1. 句子大全 / 句子列表2 /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对我们在人生哲理方面的启发是?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1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意思还是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老子《 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2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了.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3

我们虽然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我们更要活在当下,从实现出发,努力拼搏。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4

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5

原理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发是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道家术语?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1

中国的道家术语之一

五术玄学,指的是:山、医、命、相、卜。更通俗点:修行、中医、命理、相术、占卜。五术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玄学即“玄远之学”,《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2

1、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等,其庙宇则称为“土地庙”、“伯公庙”、“福德正神庙”等,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诞日,也称祭社、暖寿、做众、做牙、社日等。

我国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烧纸宝炮竹,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

2、吕纯阳

吕纯阳,字洞宾,别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首,道教仙人之一。

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又称广济正道神人,灵宝真人,一气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东华帝君,兴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极无上天尊,伭元广法天尊等。

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吕纯阳在民间信仰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建有吕祖祠祭祀。

3、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性命圭旨》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极盛,被三教人士视为三教修持圣典。

4、王诩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5、清微派

清微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始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清初间亦有传承。该派自称出于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为名。又谓其教在元始天尊传法后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至十传乃由祖舒元君会四派而为一,始立清微宗派。

清微派著有道法,《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皆为著作。该派以行雷法为事,主天人合一,以内练为基础,辅以外法。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至今海内外仍有传承。

6、万寿八仙宫

万寿八仙宫,简称“八仙宫”,最早名为“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十方丛林。民间传说万寿八仙宫为唐代吕洞宾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3

道家术语是【玄】,道家和道教哲学概念,指精神性的字宙本体,与“道”相近。《老子》第一章认为,道与非常道、名与非常名、欲与无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杨雄《太雄·玄擒》称:“玄者,幽擒万类而不见于形者也。这都是对“道”、“无”的“冥默无有”的玄妙的描述。

道教继承这些思想,并加以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实体。《老子想尔注》:“玄,天也。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抱朴子内篇·畅玄》以“玄”为“自然始祖”,'万殊之大宗”,认为玄是自然本原,超乎物质的精神实体,“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元一,范畴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回旋四七,匠成草味”,“故百之所在,其乐不穷。”把宇宙运动,事物的形成,都看做“玄”的作用。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4

道教的常见用语:

1、元气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子》。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钘、尹文的“心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

2、太清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3、三界

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总的来说,道教的思想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就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4、六神

六神指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故称为“六神”。六神也指神兽,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腾蛇、勾陈麒麟神兽。

5、丹田

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

人生要有三德的感悟?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1

一是不缺助人为乐之德。付出的是一点时间,得到的却是内心的快乐。

二是不缺与人为善之德。要善待他人,不与人为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是不缺知恩图报之德。点滴恩情,当涌泉相报。做人当知恩图报,绝不能忘恩负义。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2

老祖宗经常教导我们要多“行善积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日行一善,积善成德!那么,我们到底该具体如何行善积德呢?难道“积德”就只是简单的做好事、做好人吗?其实,“积德”大概分为三种!人生,要多积这“三德”,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多积累这“三德”,福报才会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积口德,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告诉我们:一句良言可以让人倍感温暖,一句恶语让人心灵留下永久的伤疤,所以与人交谈时候,要多积点口德!一句话可以成事,一句话也可以坏事;一句话可以让你成为善人,一句话也可以让你成为恶人。

我们在知道说话的重要性后,要多注意说正面、肯定、表扬、鼓励他人的话,而少说或者不说批评、指责、讥讽他人的尖酸刻薄话!正如曾国藩所说:”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意思就是说:你图一时口快,恶语伤人,就会让听者终生怨恨或者悔恨,这是一种罪过,也会无形中消减你自身的福分!

老话还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但为了多积口德,如果我们又不擅长说好听话,那就还是少说话,正如道家始祖老子所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人生,要多积累“口德”,路才会越走越宽,福报才会越来越多!

★2、积阳德,

积阳德就是指做了好事,又让千万人都知道,继而得到世人的赞扬。

积阳德是一种积极作为的入世态度,这也是”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因为人们坚信:好人有好报,多做好事,人缘越来越广,口碑越来越好,左右逢源,继而人事通达,事业有成,幸福美满!

鬼谷子在《鬼谷子·决篇》中也对“阳德”有一定解释,他说:“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意思就是说:圣人所以能完成大业,主要有五个途径:有用阳道来感人的;有用阴道来惩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谦洁来净化的。其中,尤以凭借“阳德”而成大事的居多!

比如,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祖父孙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瓜农,但他很善于积累“阳德”,如果路人口渴了想吃西瓜,他都是慷慨相赠,因此孝友的贤名,闻名乡里。

孙钟一边种瓜,一边行善,多积累“阳德”,孙家的口碑在当地也越来越好,等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孙钟儿子孙坚乘势而上,一呼百应,在江东创建了一番霸业。经过孙钟、孙坚、孙策三代人的打拼积累,孙钟的孙子孙权果然称帝建国,开辟了三国时代,此事也被当地人传为美谈。

所以说,人生,要多积累“阳德”,路才会越走越宽,福报也会越来越多!

★3、积阴德,

积阴德和积阳德不同,它是指做了好事、善事,不让别人知道,自己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易经》里面有句非常经典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就是说:修善积德的个人或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惠及后世子孙;作恶坏德的个人或家庭,必多有更多的祸殃降于后代子孙。所以说,做好事,不一定非要让人知道,积阴德也是可以福报多多的!

俗话说:“头上三尺有神明”、“下什么种子,接什么果”,人生的阴德积累越多,福报也会越大,正如《淮南子·人间训》中所说:“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曾国藩也说:“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由此可见,人要多积累阴德才能让家族兴旺发达,反之则殃害子孙后代。

其实,相对于“阳德”,积“阴德”更值得我们多实践,因为“阳德”有目的性、有私心,而阴德是无欲无求、更加高洁。积阴德的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上天不会忘记这些“积阴德”的人,反而会降下更多的福报于他们。“积阴德”,行善而不求人知道,更是一种传统美德。所以说,人生,要多积累“阳德”,路才会越走越宽,福报也会越来越多!

道家感悟人生的话-03

我们做人要懂三德,更得有三德

本文由拽句子整理发布,不代表拽句子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zhuaijuzi.cn/juzi/48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