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首静心顶级禅意句子?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1
1、10个静心的句子,比较有禅意的,麻烦了,谢谢吖
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4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6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7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8 有忍乃有济,无爱亦无忧
9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2、形容静心的句子
1、静静的,学会了一颗心去聆听,去欣赏。就如同那一湖秋水,淡淡的几许波纹,却能承载千年的日月,揽尽万里的浮云。
2、把自己放在静心的境界里,悦读并记录多彩的自然高尚的人性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情感,感觉很美好,很幸福,很开心!
3、静心,静语。轻轻闭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织在身旁的声波,用心去细细勾勒身边的世界,这就是倾听的感觉。倾听--静心的乐曲。
4、静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澜壮阔似的那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驾驭风帆,而是自己犹如纹丝不动的潭水一样静谧安详却慢条斯理的涟漪。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的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5、静心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纯净和清明。
3、有禅意的好句子
1、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2、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3、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4、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5、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2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9、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10、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禅诗十首?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1
一、《辞世颂》 宋.释道济禅师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二、《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三、《醒世咏》 明.憨山德清禅师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四、《醒世咏》 明.憨山德清禅师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2
藏诗十首,一花一世界,好好一叶一菩提。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花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央。
六根清静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前进。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哈哈笑几回,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3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善慧
“空手把锄头”一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么又说是把锄头呢?既然是步行,怎么又是骑水牛呢?人从桥上走过,分明是看到桥下的水在流,怎么说是桥流水不流呢?其实,这是禅师们从较高的境界来看待世界,希望我们从差别中来认识平等,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澄明宁静,喧嚣之地也有静寂深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
这首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春夏秋冬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就看眼光自然而然地望向何处了。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柴陵郁
我们本来与佛一样,具有一切智, 自然智, 无碍智(自性的表现)。但由于迷而未悟, 不但不得受用, 反承此心性之力, 起惑造业, 由业堕苦。展转沉迷, 轮回六道。尽未来际, 了无出期。一旦破除执著妄想,则自性现前,了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憨山德清
这首诗主要抒发对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首联用比兴的手法,春日杨柳一片生机,转眼秋风里菊花黄遍,“才”“又”形容时间之短暂,仿佛一眨眼春光即逝去了,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尾联用比喻直接发表议论,富贵荣华,都象梦幻和飞霜一样容易失去,美好的事物终究不能停留,人生就是充满了这样的无奈。诗句通俗浅显,格律却很严整,鲜明的对照更增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尼
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题是说: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追求声色美,耳朵喜听各类音声,鼻子闻香嗅辣,舌头喜尝甘甜滋味,身体喜爱柔软触觉,心里喜欢各种分别。一颗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迷魂失魄。而禅师们却只要一闭眼睛,不看、不听、不说,当下整个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窠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的生与死都毫无痕迹可寻,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向哪里去。
“去与来时事一同”,在死生之间,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是什么呢?就是迷惑。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佛曰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感慨世事无常禅意句子-04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
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9、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不可否认,世界存在着不公平。有时候我们的退步,可能会让一些人得寸进尺,但小人得志,是永远笑不到最后的。
人,任何事都容易学,而最难学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相互间碰撞的时机很多,有很多事都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发生的。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宽容绝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怯懦、放纵的代名词。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
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10、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即一旦放下种种执着,包括“放下”这一念也不生起,这时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或说佛心、如来藏,就得以显发。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
在人生历程中,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如何形容禅意?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
琅琊烟台亭,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
随缘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
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明镜亦非台。
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
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本文由拽句子整理发布,不代表拽句子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zhuaijuzi.cn/juzi/4988.html
